
![]() |
![]() |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大敌,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找准症结、精准施治,强力推进、久久为功,务求取得实效。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靶向整治。把握形式主义的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既盯住老问题,又关注新动向,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找准切口、精准发力。坚决纠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打折扣、搞变通,脱离实际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消极应付,执行政策“一刀切”等问题;集中纠治文山会海、工作过度留痕、任务层层加码、“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加重基层负担问题,常态化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形成重点监督任务清单,找准本地区、本部门最突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形式主义症结所在,从具体问题入手,以小切口推动各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紧盯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拓展问题线索来源,完善通报会商机制,强化问题性质研判,深挖彻查形式主义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总结分析“四风”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新特点、新苗头、新变种、新花样,建立健全分层级分领域查摆整改机制,对问题集中、矛盾突出的领域持续深化整治。推动监督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强化数字赋能,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及时发现问题,贯通共享数据信息,完善“惩、治、防”工作链条,形成治理合力。把握由风及腐、从量变到质变的特点和规律,健全风腐同查同治工作机制,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加大对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力度,形成有力震慑。加强形式主义个案分析、类案剖析,深化以案促改促治,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对问题整改情况跟进监督,确保问题改到位、改彻底。
健全长效机制,加强源头治理。整治形式主义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查找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形式主义的背后往往是权力观扭曲、政绩观错位。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让党员干部自觉对标党风要求找差距、对表党性要求查根源、对照党纪要求明举措,推动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必修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务实的作风担当作为、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践行为人民造福的政绩观,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树牢正确权力观,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坚持从领导机关抓起、从领导干部改起,把“一把手”和领导班子作为重点,提升抵制形式主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督促发挥“头雁效应”,带头改进作风,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将力戒形式主义情况作为领导班子考核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到实处、管在日常、抓在经常,以常态求长效,通过抓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常态化开展明察暗访、专题督导和监督检查,完善细化对形式主义的惩戒机制,综合运用党纪政务处分、组织处理等方式,对顶风违纪行为依规依纪依法处置。坚持经常性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运用好正面典型和反面案例,形成定期通报曝光机制。立足职责职能,将整治形式主义同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强化制度执行,把制度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突出纠树并举,激励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将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贯通融合纪法情理,为干部大胆创新探索撑腰鼓劲,常态化做好查处诬告陷害、澄清正名、回访教育等工作,凝聚起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干事创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在察实情上下功夫,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刻认识“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担当”,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抓落实上,更加积极主动开拓进取、真抓实干,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事求是抓落实,不图虚名求实效。推动各级党组织在树新风上下更大气力,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用好考核“指挥棒”,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完善干部激励机制,让党员干部对照找差距、努力有方向,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敢于斗争、团结奋斗、守正创新、担当作为等新风正气,涵养时代新风,不断净化政治生态,以优良党风政风引领全社会新风正气不断充盈。(李汉卿,作者系吉林省长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